阳春三月,本该是春意渐暖之时,但突发而至的疫情再次打破了菏泽的安宁。根据菏泽市卫生健康委统一安排,菏泽市立医院迅速集结了由医疗、护理、院感组成的疫情救治第一梯队,火线驰援,到菏泽市传染病医院开展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接到上级指示,要求菏泽市立医院进驻市传染病院全面接管救治工作。菏泽市立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冯峰紧急部署,安排副院长司世同立即启动第一梯队,包括医疗、护理、院感以及信息保障人员,全面进驻定点医院;副院长张全忠从严做好本院区疫情防控及外派医疗队的后续支援工作。对于紧急疫情处置,医院已多次桌面推演和实战演练,大家反应非常迅速,梯队所有成员接到通知不到一小时就集结完毕,完成核酸检测、静脉采血、CT检查后坐上大巴车直奔市传染病医院。
市传染病医院已经在4小时内清空完毕,医疗队进驻后需短时间内完成对接。3月30日11时,正在市传染病院召开启动会,突然接到通知病人提前2小时入住病区,必须尽快安排医护人员进入病房。司世同和医疗专项办公室主任吴保凡有条不紊地指挥大家各就各位,各负其责,做好迎接病人的充分准备。 为了引领护士熟悉隔离病区的环境和流程,护理组杨书环和传染病院徐剑飞首先带领护理人员浏览了各个房间布局和防护服穿脱流程,防止因措手不及给首个班次带来不安心理。院感组黄艳秋带领组员争分夺秒地梳理病区布局流程、岗位职责以及环境核酸采样方案。大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运行起来忙而不乱,效率凸显。“病人很快就要到了,孙祯甫第一个上,张童第二,孙勇第三,病人可能要先做CT,付筱寒做好准备!”吴保凡和程彪首先确定了医生班次,由业务水平高、心理素质好的孙祯甫副主任医师打头仗。医疗和医技组的同志们简单吃了点盒饭,来不及相互告别就进了病房。“指挥部,病人已经到病房,正在询问病史”,呼叫器上听到了孙祯甫医生传来的第一句话,话语里的平静和坦然,让大家的担心瞬间烟消云散。

第一部分是来自感染科和呼吸内科的主任医师组成的指挥部专家团队,他们负责制定医疗救治总原则。第二部分是来自呼吸内科、肾内科、心内科、神经内科、CT室的多学科一线团队,他们既是技术骨干又是承担着管理工作。刘训超来指挥部的第一天,便给病人进行了长时间的电话沟通。作为2020年菏泽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抗疫先锋的他认为,新冠肺炎病人的救治和普通病人不同,在进行身体治疗的同时,心理疏导至关重要,指挥部可以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等方法对病人的心理情况进行疏导;通过对讲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电子病历信息系统、影像信息系统、隔离区专用手机等多元化的方式,掌握每一个病人的化验、检查、用药和疗效。医疗救治团队重组菏泽市立医院和市传染病院的护士,临时形成了一个新的战疫团队。还没等安排谁首个上阵,菏泽市立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护士赵丹最先开了口:“我熟悉这里的环境和流程,我先上!”语气坚定,信心满满。2020年抗疫她曾在传染病医院工作过,有着相对成熟的护理经验,况且也熟悉病区的环境布局,成为打头阵的不二人选。赵丹和市传染病院护士马迪为第一组进入隔离病区的护理人员,王宏是护理团队中年龄最大经验较丰富的护士,被指定为隔离病区护理组长。
3月31日:
“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管人,流程管事,标准操作,管理出成效”。这是司世同在定点医院初期讲得最多的几句话。于是大家分头行动,一边时刻和一线同事保持密切联络,随时指挥,一边结合自己专业抓紧时间修订相关制度。经过大家紧锣密鼓不分昼夜的努力,两天多的时间,指挥部成员共完成了63项工作制度、76项流程、20项职责、8项应急预案、护理常规等的修订,得以有效指导临床一线人员有章可循的工作。司世同自入驻以来从来没有休息过,好多个中午都在办公室度过,总是一边总结分析定点医院的工作,一边谋划方舱医院建设,对着密密麻麻的建设图纸一看就是一中午,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改进措施。
4月1日:
奋战在影像“疫”线
菏泽市立医院CT室影像技师付筱寒作为科室骨干人员,也进入了定点医院这个战“疫”主战场。定点医院的CT机是移动型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做一次检查,需要进入污染区操作设备4次。有些患者还患有小儿麻痹症或其他一些基础病,行动不便,需要搀扶。和确诊患者同处一室的次数增加,肢体接触增加,风险也相应的成倍增长。“虽然风险翻了数倍,但我们把风险转变成了‘机会’,为患者开展心理疏导,这机会非常珍贵。”对于风险,付筱寒一语带过,她介绍,多数患者确诊后心理都十分恐惧,焦虑不安,她就利用近距离接触的机会,耐心安抚患者,帮助他们消除恐惧,平复心情。
“准备给24床采集鼻咽拭子”,4月5日上午,指挥部杨华用对讲机呼叫值班医生孙勇,“收到!指挥部,是采集一个病人还是所有病人都采集”,平淡的一句回复,让大家深深感动,力量涌动。和平时采集核酸标本不同,定点医院的病人都是新冠核酸阳性病人,给病人采集核酸需要暴露呼吸道,近距离采集,采集同时病人可能咳嗽打喷嚏,采集鼻咽拭子如同深入敌营,承担的是难以预测的风险,而住院病人需要反复进行鼻咽拭子标本的采集。在这里,每个人都是义无反顾,毫无退缩,用自身行动诠释着英勇无畏的医者风范。
首位新冠肺炎患者于4月9日达到了临床出院标准,顺利出院。当他们迎着明媚的春光走出定点医院大门,与医护人员挥手告别时,脸上充满了感激的笑容,像这春日暖阳一样照进了每一个“大白”的心。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坚定了大家继续作战的信心:“要源源不断地送走所有的患者回家!”今天气温32℃,在病区实行四小时轮值,每日六个班次,不安排休息。每个班次值班护士除完成常规治疗外还要在院感组老师的指导下对地面、物表、空气采用喷洒、擦拭、照射等方式进行消毒,物表主要包括床单元、桌面、抽屉、输液杆、门把手、水龙头、患者水杯等,全覆盖无死角的顾及到每个细节。穿着厚厚防护服的她们做完这些工作往往会热出一身汗,再加上致密的医用防护口罩,很快就气喘吁吁了。为了节省防护服,她们每次进入病区前都不敢多喝水,一个班次下来,往往口干舌燥,咽部不适;医用防护口罩在每个人的面部都压出了深深的印痕,甚至有的耳廓根部还出现了压疮。护士王君即将完成夜班护理工作时,接到指挥部通知,为一位患者做输液港的维护。这项护理操作专业性非常强,普通科的护士无法胜任,不顾疲惫的王君,拖着熬夜的身体为患者认真做维护。患者深受感动,出院前,还特地向王君深深鞠躬。4月28日,经菏泽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会诊研判,定点医院最后一名新冠肺炎患者达到出院标准。众志成城,抗击疫情。菏泽市立医院这支医疗队,在城市和患者最需要的时刻第一时间赶到,用爱筑起抗疫长城,用心呵护患者健康,义无反顾地站在抗疫一线。正是如此,他们的所作所为让人敬佩,他们用日夜坚守、无私奉献筑起守护患者健康安全的屏障。菏泽市传染病医院4月28日送来一封感谢信,感谢市立医院救治团队的热心、爱心和责任心,以及感谢每一位医护人员的辛勤付出。
